高压蒸汽灭菌器锅使用中几个应注意的问题
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锅时要注意灭菌温度的下限和温度调控的范围,不同类型灭菌锅对排放冷空气的不同要求,手提式灭菌锅的控温方法,初次使用灭菌锅时的简易安全检查,灭菌锅内的死角和灭菌强度的选择等问题
1、不同类型高压蒸汽灭菌器对排放冷空气的要求不同
(1)非自动控温型灭菌锅 非自动控温型灭菌锅多为小型灭菌锅,主要是人工控制灭菌温度,以锅盖上安装的双刻度二类计数压力表的指针指示锅内的温度, 但是该压力表实际上体现的是锅内压力,温度只是参照压力的变化间接推测出来的,如果不排净冷空气,冷空气热膨胀后对压力锅的工作压力是有贡献的,此时压力和温度就不能一一对应了,显示的温度比锅内的实际工作温度要高,这样因为灭菌锅的工作温度不能达到设定的杀菌温度,就会影响灭菌效果。因此,对于这类灭菌锅必须排净冷空气。
(2)自动控温型灭菌锅 自动控温型灭菌锅是通过热敏电极来监测锅内温度
(而不是压力 )的变化 ,显示屏上显示的温度是锅内真实的工作温度。 因此, 在冷空气没有排净的情况下,也能够保证灭菌的温度要求。由于饱和水蒸汽的灭菌效果,所以在使用自动控温型灭菌锅时,也应该排放冷空气,提高灭菌效果。 自动控温型灭菌锅的下面通常设有排水排气阀,灭菌时可将排水阀向左(向右为排水)旋转少许,让少量蒸汽排出,即可以达到灭菌室温度均衡的目的,又可以起到排放冷空气的作用。也有的灭菌设备上面设有可调排气阀,在灭菌时,始终保持排气阀处于微开状态,就可以起到排出冷空气的作用。
2、手提式电加热非自动控温型灭菌锅的控温方法
手提式电加热非自动控温型灭菌锅在使用时的zui大问题是需要手动控温,须要专人看护,掉温或超压现象时有发生,为了让手动控温变成自动(或半自动)控温,可采取以下方法:
(1) 利用电炉辅助加热 ,维持恒温 试验时 ,将手提式高压灭菌锅(18 L)放于电炉(2 000 W,功率可调)上,开启灭菌锅电源进行常规灭菌操作,当温度达到124℃时 ,切断灭菌锅电源,开启电炉电源,调节电炉功率至合适位置,靠电炉加热维持灭菌温度的恒定。如果电炉调到zui大功率之后,灭菌锅的温度仍然缓慢下降 (此时由于灭菌锅内某些灭菌物内部的温度还没有升上来,还要消耗较多的热量),当温度代写论文降至121℃时 ,再开启灭菌锅电源加热,当温度达到124℃时 ,再切断灭菌锅电源,通常经过1~2 轮之后 ,只靠电炉的加热就能够维持住恒温了。
(2) 利用功率可调插座, 维持恒温将18L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接在功率可调插座上,当灭菌温度达到121℃以上时,调节插座输出功率,使温度保持恒定。
3、高压蒸汽灭菌器初次使用时的简易安全检查
新购进(或停用半年以上)的灭菌锅初次使用时,一定要进行重点内容的安全状况检查,如出现异常情况,一定要请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处理,以免发生安全事故。
(1)非自动控温型灭菌锅的简易安全检查 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,
重点进行以下检查:
①手动打开安全阀,看安全阀是否正常;
②加热升温过程中,看压力表指针的上升状况是否有受阻情况发生,没有受阻,可正常使用。
(2)自动控温型灭菌锅的简易安全检查 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,重点进行以下检查:
①手动打开安全阀,看安全阀是否正常;
②加水时,观察水位指示灯是否正常显示水位状况 ;
③在排除冷空气的前提下, 观察显示屏上的温度和压力表指示温度的差,通常情况下,压力表上的温度略高于显示屏上的温度,此压力差如果不超过 3℃,可正常使用。
4、要注意灭菌锅内的死角在灭菌锅内,热的蒸汽不能直接到达的地方就是灭菌的死角,主要有菌袋之间的挤压、菌袋或瓶与外界不通气和锅内设计上的死角。
(1)菌袋之间的挤压 菌袋之间如发生挤压,其挤压部位的透气性降低,灭菌效果受到影响,为了防止挤压现象的发生,大的灭菌锅内应设有用来分层的架子或先将菌袋放在筐内,并且保持菌袋的高度要略比筐矮,防止挤压,然后再将装有菌袋的筐,摆到灭菌锅里。
(2)菌袋或瓶与外界*隔绝 菌袋或菌瓶上要有内外通气的结构设计,如棉塞、无棉盖、滤膜、没有*扎死的袋口等,保证蒸汽的进入和冷空气的外出,保证灭菌效果的内外一致性。
(3)锅内设计上的死角 要保证蒸汽自菌袋的下方均匀向上,特别是土蒸锅四周的平台上方,要留有蒸汽从灭菌物下方向四周扩散的空间。
5、灭菌强度的选择和提高灭菌强度的方法由于培养基的成份、理化性质等因素影响灭菌的效果,因此要根据培养基的特点来选择灭菌的强度。
(1)影响灭菌强度的因素 如果培养基中天然有机物含量高、颗粒大、杂菌多、水份低,菌袋或瓶内培养基的装量多、通气性差,锅内灭菌物占锅内容积的比例大,就需要提高灭菌强度;反之,可适当降低灭菌强度,既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,又可以减少营养成分的破坏。6.2 提高灭菌强度的方法 提高灭菌强度的方法主要有提高灭菌温度和延长灭菌时间,如果设备允许,以提高灭菌温度的方法为好,因为提高灭菌温度杀死杂菌的速度,要大于培养基中营养成分被破坏的速度。
6、培养基灭菌不*的判断
(1)污染的菌种是耐热菌 如果发生污染的菌种是耐热菌,说明灭菌时因灭菌强度不够而导致发生污染, 如果是接种操作、菌袋破损或封口问题,则应该是耐热和不耐热菌均有。
(2)发生污染的时间较早 如果发生污染的时间较早,通常是培养基灭菌不*或接种所带来的污染。
(3) 发生污染的部位是非接种面 在菌袋没有破损的前提下,如果发生污染的部位是在非接种面,则说明是培养基本身有杂菌。